干細胞為腦癱患兒提供康復新契機
添加時間:2021-04-28 14:52 瀏覽:167
腦癱,是一種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臨床綜合征,一旦患病患者往往面臨著終身殘疾的命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新生兒的腦癱發生率在2‰—5‰之間,且正呈現上升趨勢。
我國現有腦癱患者600萬,其中0-6歲患兒近200萬,其中每年新增腦癱患兒3-4萬例,同時我國腦癱患兒致殘率達42%-45%。
據統計按1.8‰的患病率進行估算,以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為例,大概一年新增腦癱嬰兒3萬多人。
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始終沒有發現腦癱的有效療法,通常以對癥康復為主,幫助患兒改善運動功能?上驳氖,近些年來干細胞醫學事業的發展為腦癱患兒的干預提供新契機。
腦癱早期異常表現
(1)過度激惹: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大約有30%腦性癱瘓小兒在出生后前3個月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
(2)喂養困難,吸吮及吞咽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體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動,但如果患兒(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僅在饑餓時有如此表現則意義不大。
(4)對噪音或體位改變“敏感”時難將大腿外展,洗澡時不易將拳頭掰開,家長常反映“孩子不喜歡洗澡”,當腳用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豎弓形。
以上某一種情況也可能在正常小兒出現,不能根據具有其中某一兩項就診斷為腦性癱瘓,若存在多種情況,而且是發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兒,就要考慮有腦性癱瘓的可能。
目前腦癱的干預
當前對于腦癱兒腦損傷早期康復篩查和干預己經有了一些深入的研究,腦癱高危兒的早期篩查、診斷和干預是減輕患兒傷殘,提高患兒生存質量重要的主要預防措施。
在干預中,要從社會、家庭和個人等多個角度進行教育策略的分析和討論,必須把有機體當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研究,并且結合典型案例進行探討,比如游戲是嬰兒的本能,是生命運動的一種形式,訓練時可以利用玩具、家中常用的物品或自制的玩具,創造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以及予以食物、玩具和家務活動等的刺激。讓小兒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使孩子變得敏捷、適應能力強。
可采用中醫干預、手術干預和藥物干預行肌肉內BTXA注射,可為痙攣性CP患兒的康復訓練提供有利條件。
腦癱的干細胞療法
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干預被認為是未來干預腦癱的最優選項。
全球首例干細胞干預腦癱誕生于中國,根據《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5年第16卷第4期的記載,醫療人員為一名出生70多天的小兒腦性癱瘓女嬰應用了干細胞干預。
十多年來,國內干細胞干預腦癱的科研與臨床從未間斷,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國內一些患者擁有了參加臨床獲得治療的機會,同時一些國際患者也慕名而來,來中國求醫。
2017年,通過衛計委備案的項目《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干細胞干預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應用》已經正式啟動,旨在建立以干細胞干預為核心,集醫療、護理、康復、心理等為一體的規范化方案,延長患兒的生存時間,提高患兒生存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干細胞是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 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前體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
干細胞干預是把健康的干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以達到修復病變細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的目的。干細胞療法就像給機體注入新的活力,是從根本上干預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干細胞干預的優勢
從理論上說,應用干細胞技術能干預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骨骼疾病、心腦血管等各種疾病,且較很多傳統干預方法具有無可比擬的優點:
(1)安全:無毒性,無副作用。
(2)在尚未完全了解疾病發病的確切機理前也能應用。
(3)對某些癥狀,干細胞治療效果明顯,一次性回輸,作用持久。
(4)臍帶干細胞來源充足。
(5)是最好的免疫治療和基因治療載體。
(6)治療范圍廣闊,理論上能干預大部分疾病。
(7)給那些傳統療法下被認為是“不治之癥”的疾病帶去了新的療法和新的希望。
(8)是組織修復與再生的唯一手段。
目前,我國醫學研究者在干細胞干預神經系統疾病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前數據,并且和國內干細胞研究基地聯合開展了前瞻性的臨床干預,患者均獲得了明顯改善,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結果,確定了治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未來,將繼續深入研究干細胞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機制,讓更多患者受益于干細胞科技,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